如果将时间倒退两年,相信大多数人对丰田车的印象依然是中庸佛系、成熟内敛。然而就在17年4月18日的那个夜晚,丰田正式宣布将"TNGA"创新体系引入中国,从此便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挥别过去的自我放飞。其全新TNGA架构下所诞生的每一款产品无不改头换面,彻底向年轻化、运动化靠拢,甚至连亚洲龙这样的中高级车也不例外,这在过去是根本无法想象的。
而当形象气质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之后,相信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好奇“TNGA”对车辆的内核即驾驶质感又会带来哪些突破和改变,是否会内外合一,变得和外形一样激进,还是不变初心,依然保持丰田一贯的稳健风格?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来到了宁波国际赛车场,开启了此次对全新第五代亚洲龙(包括双擎版)的场地试驾。
静态体验:
全新亚洲龙的造型整体刚毅凌厉、攻击性十足,一扫过往丰田车务实中庸的传统风格;同时“低重心”的车身设计不仅让它在视觉上更富运动气息,更有效提升了车辆行驶中的操控稳定性和空气动力学性能(风阻系数达到了同级领先的0.27Cd)。
车头大面积的横向格栅设计,有利于将气流引向两侧的腮型贯通式风道,从而进一步降低风阻、风噪。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混动版车型的进气格栅为电动阀片式,冷车启动时保持关闭,以快速提升水温;高负荷工作时阀片开启,以增加冷却风量。
侧面,车身溜背式的设计既能更好的符合空气动力学原理,同时也形成了独特的锥形C柱,直接与侧窗及后挡风玻璃联结一体,为座舱内后排乘员提供了更加通透的空间体验。尺寸方面,亚洲龙的长/宽/高分别为4975/1850/1470mm,轴距2870mm;与同级别的迈腾等竞品相较,要显得更长也更宽,而即使与更高一级别的雷克萨斯ES相较也相差无几,显然已达到了B+的水准。
尾部的线条勾勒非常紧致,内切的设计也在视觉上塑造了很强的运动感。此外,在外形上除了一些蓝色元素外,燃油版和混动版车型最明显的区别就是燃油版车型的行李厢盖上增加了一个小尾翼,同时底部还有两个双边单出的矩形尾管。
尾灯采用了左右贯穿式的设计,中间辐条上还融入了“AVALON”的字标,大幅提升了尾部的整体感和高级感。如果再细致观察,会发现尾灯外侧还设有两个丰田特有的F1扰流鳍片(A柱三角窗位置同样设有),它的加入不仅优化了空气动力学性能,更降低了紊乱气流导致的噪音。
亚洲龙的内饰整体细腻而稳重,左右对称式的设计,更彰显了设计师对驾驶与乘坐的均衡考量。选材方面也非常考究,其中汽油版车型选用了制造雅马哈吉他的实木作为中控饰件,而混动版则为压纹铝制覆盖件;肌肤可触的位置则全部采用软性材质包覆,各个连接处更是严丝合缝;座椅的侧翼和门内饰板还采用了复杂的真皮衍缝工艺。
9英寸中控触屏内部集成了导航、语音控制、多媒体播放、蓝牙电话等众多功能,并支持MirrorLink;可以说还是比较全面的,但遗憾的是并不支持CarPlay,使其在拓展性上略显不足。
仪表盘采用了机械表盘+液晶显示屏的组合方式,其中混动版车型的行车电脑显示屏除了可以和燃油版车型一样,提供油耗、胎压、盲区监测、车道保持等众多信息外,还集成了能量监视器的功能;此外,混动版车型还以动力系统状态显示表取代了燃油版车型的转速表。
亚洲龙不仅改进了仪表台的尺寸,将其变薄变低,以给前排驾驶者带来更好的视觉体验;而且还优化了仪表台的界面,实现了三屏(10英寸的HUD抬显、7英寸的液晶仪表、9英寸的中控屏)互动,驾驶者只需用最低的视线移动就能完成对车辆的全方位感知。
虽然混动版车型将电池组布置在了后排座椅的下方,但是通过良好的设计安排使其在乘坐空间上的表现几乎和普通燃油版没有什么差异。(实拍体验的即为混动版车型)
亚洲龙座椅的背部贴合度非常高,填充物也比较柔软,再加上3档可调的电加热/通风功能,充分确保了良好的乘坐舒适性。其余配置上,前排还拥有10向电动调节和2组位置记忆功能;而后排则在中央扶手处配备了一个独立的触控面板,用以控制座椅靠背角度、空调、音响及后窗遮阳帘;后排空调出风口的下方还设置了两个USB接口和一个220V电源接口;另外,右后座还提供了专属的“老板键”。